濕疹的中醫外治方法:
濕疹的中醫外治方法,宜用溫和的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1、急性濕疹 除起僅有潮紅、丘疹,或少數水皰而無滲液時,外治宜清熱安撫,避免刺激,可選用清熱止癢的中藥苦參、黃柏、地膚子、荊芥等煎湯濕敷,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搽。若水皰糜爛、滲出明顯時,外治宜收斂、消炎,促進表皮恢復,可以選用黃柏、生地榆、馬齒莧、野菊花等等煎湯,或10%黃柏溶液、或2%—3%硼酸水冷敷。再用青黛散麻油調搽,急性濕疹后期滋水減少時,外治宜保護皮損,避免刺激,促進角質新生,清除殘余炎癥,可選黃連膏、青黛膏外搽。
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癥、癥狀減輕后,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但搔抓后仍出現糜爛。外治原則為消炎、止癢、燥濕、收斂,選用三黃洗劑、3%黑豆餾油等外搽。
3、慢性濕疹 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癥。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干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可選用各種軟膏劑、乳劑,根據瘙癢及皮膚肥厚的程度加入不同濃度的止癢劑、角質促成和溶解劑,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磺軟膏、10%—20%黑豆餾油軟膏。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