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本病中醫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要治法。急性者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以養血潤膚為主。外治宜用溫和的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濕疹的中醫內治方法:
1、濕熱蘊膚證
證候:發病快,病程短,皮損潮紅,有丘皰疹,灼熱瘙癢無休,抓破滲液流脂水;伴心煩口渴,身熱不揚,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
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和萆薢滲濕湯加減。
2、脾虛濕蘊證
證候:發病較緩,皮損皮損潮紅,有丘疹,瘙癢,抓后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舌白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藥: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3、血虛風燥證
證候:病程久,反復發作,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或皮損粗糙肥厚,劇癢難忍,遇熱或肥皂水洗后瘙癢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丹參、雞血藤、烏梢蛇。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