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又稱“尖圭濕疣”、“生殖器疣(陰部疣)”、“性病疣”。近年來由于性病的外延不斷擴大,此病被公認為性傳播疾病,也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
尖銳濕疣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潛伏期在3個月左右,短者3周,長者8個月以上,平均為3個月,主要是性活躍人群,以20~30歲為發病高峰。發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接種的病毒數量和機體特異性免疫力。臨床上表現為尖刺狀,表面潮濕,故而得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尖銳濕疣的發病原因及機制。
尖銳濕疣的發病原因及機制:
人類乳頭瘤病毒屬于DNA病毒的一種。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證實,此種病毒有50種以上的抗原型別,其中HPV6、11、16、18等型別,肯定與尖銳濕疣的發病有關。另外,也有資料認為HPV30—V31,、HPV42—43、HPV51-55等,也可能與尖銳濕疣的發病有關。除此之外,其他一些類別的HPV,則可以引起尋常疣、扁平疣、環狀和糊狀表皮發育不良等其他皮膚粘膜疾病。
HPV分子量約為5.0X10,其組成成分中大部分為病毒蛋白,無包膜,不能進行培養。一旦侵人人體后,會進人皮膚豁膜內的棘細胞,存在于胞核內,引起棘細胞增生,結果造成表皮呈乳頭瘤樣增生。體外的HPV耐受力較強,不易殺滅,對乙醚、冷凍與干燥都有一定的抵抗力。
- 相關文章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