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蕁麻疹之后身上會長出大小不一的小紅疹,很多患者都喜歡用手去抓,可是非但不能止癢,反而走進了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之中,從而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導致病情急劇惡化。那么,蕁麻疹究竟是怎么回事?
蕁麻疹是怎么引起的?長沙皮膚專家指出,蕁麻疹潛伏期9~11天,病程可分為3期:
1、發疹期,于病后第4天開始發疹,先出現于耳后、發際、面部,而后迅速蔓延到頸部、上肢、軀干及下肢,2~5天內出全。皮疹為一種玫瑰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疹多時可相互融合。出疹時全身癥狀加重,體溫可高達40℃以上,頸淋巴結、肝、脾均可腫大。
2、恢復期,出疹5~7天后,熱度下降,全身癥狀減輕,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疹退處遺留棕褐色色素沉著斑伴細小糠狀脫屑。整個病程約2周。
3、前驅期,一般為4天,表現為高熱、咳嗽、流膿性鼻涕、眼結膜充血、畏光,還可出現嘔吐、腹瀉。起病2~3天后,在第2臼齒相對的頰粘膜上出現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有紅暈,稱為科氏(koplik)斑,為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現。初起2~3個,后逐漸增多,到全身發疹期可蔓延到整個頰粘膜及唇內側,且可互相融合,在發疹后第2天開始消退。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