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蕁麻疹常見致病因素有食物(魚、蝦、牛奶、啤酒等)、植物(蕁麻、漆、花粉等)、藥物(青霉素、血清、呋喃唑酮等)、腸寄生蟲(蛔蟲、蟯蟲等)、物理因子(冷、熱等)。此外感染、病毒、細菌真菌、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紊亂、全身性疾病(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精神緊張等亦可成為蕁麻疹的致病原因。
蕁麻疹主要類型的臨床特點:
1、急性蕁麻疹:本型起病急,劇癢。隨后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鮮紅色風團。風團可為圓形、橢圓、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風團大時,可呈蒼白,表面毛孔顯著,似桔皮樣。風團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甚至窒息。
2、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發病率比急性蕁麻疹稍低,風團時多時少,此起彼伏,反復發生,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40%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病程長達6月至10年,有少數患者病程甚至長達數十年。
3、皮膚劃痕癥:又稱人工蕁麻疹,往往先有皮膚瘙癢或灼熱,搔抓或輕劃后局部皮膚出現線狀風團,即即發生與劃痕相一致的條狀隆起,不久消退,伴有瘙癢。
4、寒冷性蕁麻疹:可于任何年齡突然發病。皮膚在暴露于冷風、冷水等后,數分鐘內局部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可持續30~60分鐘,保暖后緩解。貼冰試驗陽性。
5、膽堿能性蕁麻疹:多青年期發病。在遇熱后,情緒激動和運動后出現。皮疹的特點為1~3mm大小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多在軀干及四肢近端,伴瘙癢。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炎癥,如腹痛、腹瀉等。
6、蛋白胨性蕁麻疹:多在暴飲暴食(特別是海味、牛羊肉、豬肉),并有飲酒、情緒激動后,皮膚出現潮紅、風團,伴頭痛、乏力。病程短,僅持續1~2日。
7、血管性水腫:也叫巨大蕁麻疹,獲得性血管性水腫,突然發生的大片暫時性水腫,邊緣不清,膚色或稍帶蒼白及淡紅色,不癢或輕度燒灼和不適感。數小時或24小時消失。好發于皮下組織較疏松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和手足背部。發生在咽喉部者可出現喉頭水腫。
8、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后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系由原發性致蕁麻疹物質引起,無需致敏,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機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現的一種反應。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