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原屬脫氧核糖核酸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一致,又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
皮膚的病變主要在表皮,水皰位于表皮的深層,在皰內及邊緣處可見明顯腫脹的氣球狀表皮細胞,在變性的細胞核中可見嗜酸性核內包含體,與皮疹相應的神經節內也有病變,表現為脊髓后柱節段性脊髓灰白質炎,神經節和神經后根有劇烈炎癥反應,真皮內的感覺神經纖維在皮疹出現后不久也出現明顯變性。
常先有輕度的前驅癥狀,如發熱,乏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結腫痛以及患處皮膚灼熱,感覺過敏或神經痛等。
典型的皮損為在炎癥基礎上出現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丘疹繼而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圍以紅暈。皮損沿外周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很有特征性,有診斷價值,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若無繼發感染,數日后水皰干涸結痂,愈后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疤痕。由于機體免疫狀態的不同,表現常不典型,而有不同名稱,對有神經痛而無皮疹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丘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頓挫性;發生大皰的為大皰性;出血的為出血性,壞死明顯的為壞疽性,皮損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稱泛發性;累及內臟如肺、肝或腦部時稱帶狀皰疹肺炎、肝炎或腦炎,極少數可累及兩個以上神經節產生雙側性或同側有數支不同神經分布的損害。
神經痛為本病的特征之一,具診斷價值,常出現在發疹前或出疹時,并可逐漸加劇,兒童患者痛較輕或不痛,老年患者則常明顯,呈陣發性加劇,并難以忍受,且在皮損消退后可持續數月或更久。
- 相關文章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