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梅毒的癥狀表現:
大多為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的梅毒患者,經過2~7年,有的遲至30年,出現晚期梅毒損害。但亦有少數(5%)患者雖然經過充分的治療,仍然復發,出現晚期損害。
1、三期梅毒損害:主要是皮膚黏膜、骨的晚期損害,損害的特點是數目少,較局限,不對稱,發展緩慢,但對局部組織的破壞性較大,愈合后留下瘢痕。常見的三期損害有結節性梅毒疹、樹膠樣腫及近關節結節。
(1)、結節性梅毒疹:好發于頭、肩和四肢兩側皮膚,為一群0.3~1cm大的結節,銅紅色,質硬有浸潤,結節可以潰破,亦可吸收留下表淺的似羊皮紙樣的瘢痕。損害常群集成環狀,或蛇行狀,新舊損害此起彼伏,遷延數年。
(2)、樹膠樣腫:一般出現較晚,好發于頭部、下肢、臀部、鼻、口黏膜等處,開始為皮下結節,指頭到胡桃大,部位較深,通常為單發但亦有多發,結節較硬如樹膠樣,故名為樹膠樣腫。硬結逐漸擴大,中心壞死,形成潰瘍,境界清楚,基底凹凸不平,肉紅色,愈合較慢。如發生于硬腭中部,則破壞骨質引起穿孔,鼻中隔破壞則形成鞍鼻。
(3)、近關節結節:多發生于肘、膝、髖等大關節附近的皮下結節,對稱發生,1~2cm大小,一般不痛或稍有壓痛,皮膚表面不紅。
2、心血管梅毒:感染后10~30年,約10%的未經治療的患者發生心血管梅毒,為嚴重性內臟損害。好發于主動脈及心臟,引起梅毒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瘤、主動脈閉鎖不全和冠狀動脈口狹窄,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命,約1/4患者伴發神經梅毒。
3、神經梅毒:約6%~7%未經治療的患者,發生神經梅毒,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較易出現神經梅毒。可分為三種。
(1)、無癥狀神經梅毒:僅腦脊液檢查異常。
(2)、腦膜血管梅毒:可分為灶性腦膜梅毒、腦血管梅毒及脊髓腦膜血管梅毒。
(3)、腦實質梅毒:麻痹性癡呆、脊髓癆、視神經萎縮。
4、晚期潛伏梅毒:有梅毒感染史,無臨床癥狀或臨床癥狀已消失,而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病史2年以上為晚期潛伏梅毒。晚期潛伏梅毒的特點是,血清反應可轉為弱陽性,傳染性小,不易傳給他人及胎兒,如有復發可發生心血管或神經系統梅毒。
一部分晚期梅毒患者的類脂質血清反應滴度降低,轉為弱陽性或陰性。
- 相關文章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