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病因病理:
梅毒的病原體為螺旋體科密螺旋體屬的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亦稱梅毒螺旋體。是一種小而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長5~15μm,直徑約0.2μm,螺旋數目8~14個,螺旋間距約lμm,透明不易染色,菌體的螺旋能伸縮和彎曲產生運動。運動時,身體不斷彎曲,擺動時前進如蛇行或沿長軸伸縮其螺旋環的距離而前進如彈簧狀。其運動方式活潑而有規律,不同于其他螺旋體的急速而雜亂的運動。
梅毒螺旋體迄今尚不能人工培養。但在適宜的富含營養的懸液內35℃時能保持活力7天,37℃時能存活48h。二氧化碳有助于梅毒螺旋體的存活。貯藏于4℃的全血或血漿內的梅毒螺旋體至少可以保持活力24h。梅毒螺旋體繁殖方式通常為橫斷裂殖,增代時間為30~33h。體外不易生存,干燥或42℃的溫度都能很快殺死梅毒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對一般的消毒劑和肥皂等都甚為敏感。
梅毒螺旋體除了感染人外,還能感染家兔,引起皮膚、睪丸、眼等部位的實驗性感染,并可產生硬下疳。但是實驗家兔并不出現進行性病變,而是在整個生活期間,梅毒螺旋體都持續存在于淋巴結、脾和骨內。所以除了-70℃液氮外,兔是最常見的保存梅毒螺旋體的實驗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