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蕁麻疹,前者經數天或數周可治愈,后者則反復發作持續數月。
急性蕁麻疹在所有蕁麻疹中約占1/3,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可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散在,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狀,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周圍有紅暈,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不斷發生,1天內可反復多次發作。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于某部,有時黏膜亦可受累,如累及胃腸,引起黏膜水腫,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喉頭黏膜受侵時則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喉頭水腫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來說,如果有任何的過敏源對皮膚造成刺激,都很容易出現蕁麻疹的癥狀,南通華醫堂皮膚醫院專家指出,急性蕁麻疹是很容易出現的,如果要知道其出現的原因,患者就應該從自己的過敏源開始入手,了解自己患病的根本原因。那下面我們來看看急性蕁麻疹是怎么出現的吧。
1、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球菌)、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2、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3、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4、食物因素,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
5、藥物因素,有許多可引起本病的藥物,如青霉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急性蕁麻疹。另外,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藥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急性蕁麻疹。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