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復出現多層銀白色干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疕”,西醫稱為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根據牛皮癬的臨床表現,南通華醫堂皮膚醫院專家將牛皮癬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尋常型銀屑病:最常見。初起時為帽針頭至綠豆大小的淡紅色或鮮紅色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表面覆有干燥的多層銀白色鱗屑,基底浸潤明顯。皮損可形成多種形態,如點滴狀銀屑病、錢幣狀銀屑病、地圖狀銀屑病等。少數皮損有滲出,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鱗屑痂,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2、關節病型銀屑病:亦稱為銀屑病性關節炎,常繼發于尋常型銀屑病或其多次反復惡化后,亦可先出現關節癥狀或與膿皰型及紅皮病型銀屑病并發。關節癥狀與銀屑病皮損呈平行關系,為非對稱性外周多關節炎,以手、腕、足等小關節特別是指(趾)末端關節多見,也可累及脊柱。受累關節紅腫疼痛,晨僵、活動受限及畸形變,甚至強直。重者大小關節均可累及,大關節積液,進行性關節旁侵蝕及骨質溶解,關節損毀畸形。伴有發熱、貧血等全身癥狀。
3、膿皰型銀屑病:較少見。分為泛發性和掌跖性2種。
(1)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大多急性起病,常伴有全身不適、關節腫痛等全身癥狀,皮疹可在數周內遍布全身。初起時為炎性紅斑,進而出現密集的針頭至粟粒大小的黃白色淺在性無菌性小膿皰,表面覆有鱗屑,部分融合成“膿湖”,具有特征性,常因摩擦膿皰破裂而糜爛滲液。數天后,膿皰干涸結痂。皮損可成批出現,周期性發作。自覺瘙癢或疼痛。皮損廣泛分布,但以四肢屈側及皺襞部多見,口腔黏膜及甲床也可受累,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可因感染、尋常型銀屑病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后,突然停藥或外用藥刺激而誘發。
(2)掌跖膿皰型銀屑病:皮損僅限于手足部,以掌跖多見。始發于大小魚際處,為對稱性紅斑,很快出現粟粒大小無菌性膿皰,皰壁較厚不易破裂。1~2周后自行干涸結褐色痂,脫落后出現小片鱗屑。以后在鱗屑下可出現成群的新膿皰,自覺癢痛,此型皮損頑固,反復發作。
4、紅皮病型銀屑病:常見于尋常型銀屑病治療不當或膿皰性銀屑病消退后,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表面覆有大量麩樣鱗屑,不斷脫落,其間可有片狀正常“皮島”,紅皮病消退后尋常型銀屑病皮損復現。
相信您對牛皮癬有所了解了,如果您還有疑問,請您繼續咨詢南通華醫堂皮膚醫院0746--2877777。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