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又稱尖圭濕疣、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少數通過間接接觸傳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典型皮損為生殖器或肛周等潮濕部位出現丘疹,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狀肉質贅生物,表面粗糙角化。典型的尖銳濕疣通過專科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患者典型皮疹即可判斷,一些不典型的尖銳濕疣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的不同組合加以診斷:
1、醋酸白試驗:以3%-5%醋酸浸濕的紗布或棉拭子敷于皮損表面,3-5分鐘后患處變的與周圍正常組織間形成明顯的反差,是為醋白拭驗陽性。對發現尚未出現肉眼可見改變的亞臨床感染是一個有用的手段,表現為境界清楚的白色斑片或斑點。醋白試驗簡單易行,應作為尖銳濕疣患者的一個常規檢查手段,可正確確定病變的范圍,進而指導治療。但醋白試驗并不是一個特異性的試驗,對上皮細胞增生或外傷后初愈的上皮可出現假陽性的結果。
2、甲苯胺藍試驗:甲苯胺藍是一種細胞核的染色劑,可停留在細胞核成分較多的組織中。由于皮膚粘膜的角質蛋白可阻止甲苯胺藍的穿透性,故可用作檢測發生于體表皮膚粘膜等部位的增生性腫瘤。尖銳濕疣也屬于一種增生性疾病,其病變組織中細胞核大、深染的凹空細胞可使著色的甲苯胺藍不易被清除掉,因此可用于尖銳濕疣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甲苯胺藍試驗陽性表現為用脫色液后藍色染料未被清除仍保留為深藍色者,甲苯胺藍試驗陰性表現為用脫色液后藍色染料被清除掉或僅呈淡藍色者。甲苯胺藍試驗陽性提示有尖銳濕疣、尖銳濕疣亞臨床表現。
3、女性宮頸細胞學檢查:主要用于檢查女性陰道或宮頸上皮有否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在被檢部位刮取細胞并涂于玻片上,以95%酒精固定,常用巴氏染色法,鏡下所見分為五級,Ⅰ級:正常,Ⅱ級:炎癥,Ⅲ級:可疑癌,Ⅳ級:高度可疑癌,Ⅴ級:癌癥。Ⅱ級又分Ⅱa及Ⅱb,Ⅱa系炎癥細胞,Ⅱb涂片中除炎癥細胞外尚含少許輕度核異質細胞。對涂片示Ⅱb的病例應隨訪,定期檢查。為確定有否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需用特異性抗人類乳頭瘤病毒抗體,作組織化學染色或采用原位雜交技術。
4、免疫組織學檢查:常用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方法,顯示濕疣內的病毒蛋白,以證明疣損害中有病毒抗原。人類乳頭瘤病毒蛋白陽性時,尖銳濕疣的淺表上皮細胞內可出現淡紅色的弱陽性反應。
5、組織病理學檢查:典型尖銳濕疣的鏡下所見為表皮呈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表面有輕度角化亢進及角化不全。在棘細胞層及顆粒層內可見空泡化細胞,細胞胞體較大,有一圓形深染的核,核周空泡化,淡染,在核膜及漿膜間有絲狀物相連,使細胞呈貓眼狀。
6、皮膚鏡檢查:皮膚鏡又稱皮表透光顯微鏡,其本質是一種可以放大數十倍的皮膚顯微鏡,其功能和眼科用的眼底鏡、耳鼻喉科用的耳鏡一樣,是用來觀察尖銳濕疣表面顏色變化和其病理變化的關聯性。
7、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是特殊的放大鏡,主要用于對宮頸陰道部粘膜的觀察,可用于外陰及陰道上皮的檢查。
8、HPV-DNA檢查:采用敏感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為聚合酶鏈反應,從尖銳濕疣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侶的外陰部或陰道拭子標本中提取的DNA作模板,進行擴增,發現有相當比例的配偶或性伴侶HPV檢出陽性,而盡管他(她)們臨床上既無尖銳濕疣的損害,也無亞臨床的感染,可以說是HPV攜帶者。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