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中醫稱奶癬,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于氣血而發。常發于嬰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干斂瘡,偏于風熱盛。如皮膚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為濕斂瘡,偏于濕熱重。此證常使患兒躁煩,睡臥不安,病久皮膚可有苔癬樣變化,若皮損滲出液減少,膚紅減退,為好轉的現象。
嬰兒濕疹見于肥胖嬰兒,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好發于顏面及皮膚皺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愈,但也有少數病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病兒常因極主瘙癢而煩躁不安,夜間哭鬧以至影響睡眠,又由于小兒用手抓癢常可致皮膚細菌感染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那么導致嬰兒濕疹形成有哪些常見原因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的介紹吧。
嬰兒濕疹形成常見原因如下:
(1)、對母乳里蛋白質或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
(2)、過量喂養而致消化不良。
(3)、吃糖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
(4)、腸寄生蟲。
(5)、強光照射。
(6)、肥皂、化妝品、皮毛細纖、花粉、油漆的刺激。
(7)、乳母接觸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