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因此也被稱為異位性濕疹、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特點的皮膚病。本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其炎癥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復發作,有劇烈瘙癢,病程較長。隨著年齡的增長,皮疹的特點也有所改變。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及成人期。
1、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又叫嬰兒濕疹,一般發病時間在出生后1—6個月期間,主要表現為皮膚上有紅斑、丘疹、丘斑疹、滲出、結痂,也可變現為淡紅斑、丘疹、常常是緩解與發作交替發作,大部分在2歲時左右皮疹消退而愈。
2、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1)、濕疹型多發于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2)、癢疹型好發于四肢伸側及背后,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干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3、青少年及成人期的異位性皮炎
一般表現為皮膚干燥、瘙癢嚴重,皮膚損傷部位主要在頭頸部、眼瞼部皮損嚴重,而且有時會伴有幼年性白內障、魚鱗病、眶周黑暈、干皮癥、掌紋征、毛周角化、唇炎、比較容易伴有細菌、病毒及真菌感染。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