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的皮膚病。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輕者可表現為幾個銀幣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塊,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膚受累。其病生理機制主要為表皮增生分化的異常和免疫系統的激活。根據牛皮癬的臨床和病理特征,一般可分為尋常型、關節炎型、膿皰型、掌跖膿皰病、紅皮病型、及連續性肢端皮炎六種炎型。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特別是皮疹的特征及組織病理的特點,一般不難診斷。但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1、脂溢性皮炎:患者多伴有皮脂溢出,皮膚多油,毛孔顯著,伴有或多或少的糠秕樣鱗屑。損害往往開始于多毛的部位,好犯頭皮、顏面、胸前、肩胛和彎曲部。損害境界不清,色暗紅或紅黃,覆有油脂性鱗屑。頭發稀少或干枯或油膩,但無束狀發。病情輕重不一,損害或長期局限于某處(如頭皮),或緩慢延及其他部位,或迅速播散至廣大區域。
2、剝脫性皮炎:銀屑病性紅皮病(剝脫性皮炎),有銀屑病史,多數由尋常型銀屑病治療不當而引起,這一點可以與其他原因所致的紅皮病(剝脫性皮炎)鑒別。
3、神經性皮炎:皮損為顯著瘙癢的群集苔蘚樣丘疹或苔蘚樣變斑塊,多發生于四肢伸側、頸后及尾骶等易摩擦易搔抓的部位,對稱分布,皮損肥厚明顯,皮嵴隆起,皮紋粗大,劇烈瘙癢。患部時時受到搔抓,但除抓破處有抓痕和小面積滲液結痂外,損害的表面總很干燥,不發生水皰。
4、毛發紅糠疹:損害為粉紅至紅褐色的尖頂毛囊性角化丘疹,具有角質栓,對稱分布于頸、軀干和四肢的伸側。丘疹融合成紅色斑塊,界限分明,表面脫屑。近端指節背面常有毛囊性角化丘疹存在,掌跖角化過度,頭皮脫屑,顏面發紅脫屑,病程慢性,自覺癥狀輕微。身體的大部分最后可為脫屑性紅斑所覆蓋,殘留一些不規則的島嶼般正常區域,甚至成為紅皮病,爪甲增厚混濁。
5、玫瑰糠疹:皮損分布對稱,呈向心性,好發于軀干及四肢近端,皮疹為卵圓形玫瑰紅色斑疹,斑的表面干燥,覆有秕糠灰白色鱗屑。玫瑰糠疹的另一特點為卵圓形紅斑的長軸沿肋骨及皮紋方向排列,往往病變早期可發生一個比較大的先驅斑(母斑)。病情較輕,病程短,多數皮損數周即可消退,通常很少復發。
6、頭癬:需與頭部牛皮癬鑒別,頭癬由致病真菌引起,多見于兒童,損害初期為圍繞著毛干的紅色小丘疹,逐漸向四周擴大,形成一片至數片的脫屑性斑塊,界限清楚,斑片內的頭發失去光澤,易在離頭皮2—4cm處折斷。真菌檢查陽性。
7、濕疹:濕疹瘙癢劇烈,急性期或早期可有水皰滲出、糜爛、結痂,慢性期皮損肥厚,呈苔蘚樣變及有色素沉著。
另外,其他鑒別診斷疾病還有汗皰疹性濕疹、副銀屑病、盤狀紅斑狼瘡等。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