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病型牛皮癬是一種伴有關節腫脹疼痛癥狀的牛皮癬。其特征是大關節積液,進行性關節旁侵蝕及骨質溶解,關節損毀畸形(毀形性關節炎),伴有發熱、貧血等全身癥狀。可并發內臟損害,如潰瘍性結腸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炎、肝脾淋巴結腫大及眼結合膜炎,80%伴有指(趾)甲損害。X線檢查部分呈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但類風濕性因子常陰性。那么,關節病型牛皮癬如何治療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南通華醫堂皮膚專家的介紹吧。
1、關節病型牛皮癬的治療應兼顧皮膚和關節兩方面,其治療目的為抑制炎癥,維持和改善關節功能。早期和急性期應適當休息,給予精神安慰和鼓勵,配合適當的理療,可有助于減輕癥狀,繼而進行適當的關節功能和肌肉的鍛煉。應重視對皮膚損害的治療。值得注童的是,皮膚損害消失時候,關節癥狀不一定有相應的改善,但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關節癥狀和皮膚損害常同時好轉甚至消失。
2、藥物方面,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此類藥物具有抗炎及鎮痛作用,是治療輕型關節病型牛皮癬最常用的藥物。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怡美力、莫比可、樂松、萘普生、萘普酮等,這些藥物對減輕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等均有一定作用。
3、使用潑尼松(強的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關節病型牛皮癬有明顯療效,尤其用于病情活動期,伴有關節紅腫、發熱、血沉增快,而一般治療不能控制癥狀的患者。但由于在減藥過程中病情可反復,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大,而且有些患者在停用激素后牛皮癬皮損可加重,甚至形成紅皮病。因此,選用激素治療要慎重,一般不宜輕易應用。如果早期僅1—2個關節受累,可用醋酸曲安奈德、利美達松、得寶松等關節腔內注射。另外,對于多關節進行性加重的關節病型牛皮癬患者,應及早應用慢作用藥物治療,如抗瘧藥、金制劑、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等。
- 相關文章









